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集中调研会议在南京召开
2017年04月11日 20:23 来源:全国学校联盟网
一、加强联盟组织建设
自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下称机器人联盟)成立以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下称机器人工委)在教育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章程》(下称章程)的有关规定,积极开展联盟的组织建设工作,为联盟组织建设工作的积极开展、正确开展指明了方向。
截至2017年3月底,机器人联盟成员规模超过18,000家,其中以学校为单位申请加入联盟(含军校)的超过8,000家,以各级教育局(委)为牵头人代表所辖学校申请加入联盟的超过10,000家。
二、创新机器人体育教学
机器人工委小学工作部、中学工作部根据机器人的特点,从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将机器人马球课程;机器人障碍课程;机器人舞蹈课程;机器人足球课程;机器人竞速课程;机器人射击课程;空中机器人花样队列课程;空中机器人争霸课程;空中机器人投弹课程;空中机器人接力课程等纳入到有关联盟成员中,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
三、普及机器人教育教学
众所周知,机器人运动的本质是素质教育。机器人工委抓住这一特点,有力地促进了机器人体育教学、教育教学普及化开展。以全国学校联盟网为资源共享平台、信息共享平台、活动平台、发布平台、交流平台、展示平台,创建了各级各类学校机器人教学统筹联动的运行机制,形成了普及机器人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
截至2016年底,机器人工委根据联盟成员的特点,由联盟成员自愿选择机器人教学课程,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体育教学、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崭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了大批合格的机器人体育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专业教师。通过机器人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显著地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升了广大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四、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机器人工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开发教材、制定器材标准、建设机器人教育平台、课程开发、基金等方面与社会资源有效整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赢发展,在推动机器人体育和教育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1、中小学、大学教材开发
在机器人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机器人工委高校工作部、教材编审部与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共同编写出版了系列学历教材和系列专项教材;机器人工委教材编审部与小学工作部、中学工作部根据机器人体育教学、机器人教育教学的特点,在机器人联盟副主席、博士生导师韩力群教授的组织领导下,编写出版了《小学机器人学系列教材》、《中学机器人学系列教材》。目前机器人教材已完成了小学、中学、大学的学历、专项、基础等系列教材,共计21册,为机器人素质教育的健康开展、规范开展、创新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通过专家论证
2016年1月,教育部组织召开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一致通过《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为教育部即将颁布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举标志着机器人学科教育填补了中国教育史、教学史、机器人学科教育的空白,对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建设机器人研究院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历史阶段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机器人工委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筹建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以普及机器人教育,推动机器人技术实践,提升学生创新创意能力为宗旨,通过校企合作,学科交叉,线上线下互动等形式,统筹校内外资源,重点推动机器人教育培训平台、技术实践平台、项目衍生与孵化平台的建设与完善。
4、建设机器人学院
为满足机器人产业和机器人教育教学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机器人工委牵手北京科技大学筹建北京科技大学机器人学院。在远程教育方面,机器人专业尚属空白。此举首创国内远程教育机器人专业,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创新举措,将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培养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并为联盟中小学成员单位培养大批机器人专业教师。
5、器材标准制定
机器人工委器材标准中心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将机器人教学器材标准制定工作、检测工作、认证工作、入网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以满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根本点,从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工艺学等学科知识的角度出发,满足广大师生创新、创造等教育教学、实践教学的需要,实现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创造理论的素质教育。
机器人工委批准全国机器人教学器材无人飞行器检测中心在业内权威机构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第六十研究所挂牌成立;批准全国机器人教学器材陆地机器人检测中心在北方工业大学挂牌成立,此举标志着机器人教学器材的认证入网等标准管理工作进入了规范化轨道。
6、筹备“神通机器人基金会”
为鼓励和支持机器人联盟所属高等院校教师在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创新,引入国际机器人发展产业基金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设立“神通机器人基金会”。“神通机器人基金会”对联盟所属高等院校教师从事机器人领域科研工作提供资助。
7、联盟成员不需购买教学器材,有效降低教学成本
联盟成员单位根据定制的机器人课程,可向机器人工委器材标准中心申请教学器材,联盟成员单位只需要采购课程教学服务,无需采购教学器材,此举既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又有效地降低联盟成员单位的教学成本,为机器人体育和机器人教育在联盟成员单位中的积极开展、健康开展、普及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8、机器人素质教育奖励活动
2015年开始,机器人工委倡导在联盟成员单位中每年开展机器人素质教育奖励活动,大庆市教育局、大庆市科技局、大庆市科协、牡丹江市东安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牡丹江市阳明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等地区的教育科技主管部门积极响应机器人工委号召,在当地的中小学校中开展以机器人为元素的创意、创新、创造等体现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竞赛活动。通过社会公开投票和专家投票的方式,对广大学生的创意作品、创新作品进行评选评比。大庆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机器人素质教育奖励活动的举办,每年的机器人素质教育奖励颁奖活动通过大型晚会、电视直播等方式大力宣传,普及机器人素质教育奖励活动,彰显了机器人教育是利国利民利子孙的伟大工程。
五、探索机器人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1、特色学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体卫艺司关于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机器人特色学校的有关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科技人文素养,彰显“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的理念,发挥优秀机器人特色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拟对在机器人教育和机器人体育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联盟成员进行专项经费或器材支持。目前,有关机器人特色学校的评选工作实施办法正在商定中。
2、最佳院校
机器人工委高校工作部针对联盟成员中的大学和职业技术院校开展最佳院校评选活动,三年评选一次,共评选50个最佳院校。参评学校须开设机器人课程,制定符合本校学生培养定位的机器人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机器人技术、体育运动和素质教育有机融合的显著特色。获得最佳学校称号的单位将获得专项经费或项目支持。
六、加大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力度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走出去,请进来”是开展青少年国际交流活动的重要途径。机器人工委高度重视机器人国际交流工作,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开展中国国际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友函【2015】131号)(下称交流活动)。双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在联盟成员单位中遴选广大优秀学生,积极参加交流活动。
机器人工委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将常态化、规范化推动与机器人相关的学术、人文、竞技、科技、教育、产业等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活动。





与会领导及代表参观机器人器材、教材、服装等展
此次调研会议是联盟成立以来教育部组织相关省、市、区县教育局(委),联盟成员单位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调研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下一步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了机器人体育教学、教育教学普及化开展,整合、优化全国机器人教育教学资源,全面建设机器人教育特色学校,开展好青少年机器人交流活动,创新体育教学普及方式,提升整体学校体育工作、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明确为了方向,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