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

教育部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在京隆重召开

2016年01月21日 17:31 来源:全国学校联盟网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教授发表讲话

孙霄兵司长说:“教育部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非常有意义。

第一、是科技与教育的典范结合。推进机器人教育、编写机器人课程教学指南,首先对国家的科技发展,科技教育非常有意义。我国的国策是科教兴国,科技需要发展、教育需要发展,怎样将二者结合呢?机器人教育就是科技与教育的典范结合。这样结合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某种程度上,它是一种科技,也是一种娱乐、一种游戏,改变记公式、背原理的机械教育方式。机器人是一种有实体的,可被感知的,譬如空中、陆地机器人。同时,也是可以被小朋友认知的客体,而不是抽象的定律、公式。

第二 ,教育意义。机器人的课程定义为教育教学,这种定位深入到教育改革的内部,我们国家教育教学的要求要跟社会发展、国家经济乃至国防等各方面结合在一起。教育领域可以及时的反映机器人的内容,实际上是把科技、国防、经济内容反映到教育教学的课程中,让学生们从小培养机器人意识,认识到机器人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一种体育活动、科技活动、教育活动,也是人文活动。

第三,人文意义。机器人实际上是由人来操作。随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机器人活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不仅可以承担一些危险的任务,譬如排除地雷等,同时可以深入到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替代人完成工作。实际上也是对人的定义的延伸。人文是对人本身的意识,对科技的认识,某种程度上是对机器人的认识,机器和人加起来就是科技和人文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四,教育管理的意义。当下的教育,非常缺乏标准管理。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提倡依法执教,要按照法律的要求来进行,要适应国家依法治国的大纲领。依法执教的法不仅是法律法规,重要的内容是规则。在教育教学领域就是标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缺乏规则和标准。机器人活动要在全国普及开展,要和国际接轨,就要有共同的标准,共同的规则,要把设备、师资、教学内容通过一种方式固定下来,这就是教学指南。现在教育部大力推行教学指南,譬如在做3-6岁孩子的教育中,提出3-6岁的教育指南,体现应该怎么教孩子。那么在机器人教学中,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怎么推进机器人教育教学,大家要有共同认知的标准。全国学校体育机器人联盟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对于全国机器人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是提出教学指南的概念。教学指南的内容是否科学,是否符合中小学学生认知的需要,是否符合老师教育教学的需要,是今天与会人员着重讨论、论证的重点。如果教学指南通过并加以颁布,那么在全国乃至世界的机器人教育教学上树立一个共同的标准,今后所有的老师、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育部门可以按照教学指南来发展机器人运动,深化机器人教育与学习,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今天非常高兴的一件事,论证会邀请了机器人方面的专家和一线教育教学的校长和老师。我们乐于见到,全国第一本机器人教学指南出台。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全国教育标准制定,包括硬件、软件教育教学的标准,今后我们会大力推进机器人教育教学工作。希望通过专项讨论,使我们的机器人课程教学指南日臻完善,出台一本高水平课程教学指南,推进我国机器人教育、机器人体育、走上新的台阶。


韩立群教授对教学指南进行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专家论证会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新闻中心召开,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机器人工作委员会副主席兼专家委主任、博士生导师韩力群教授介绍《机器人学中小学课程教学指南》内容,供与会专家论证。